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应急局 发布时间:2025-02-17 15:17
字号: 下载 打印 收藏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的悉心指导下,市应急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以法治保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相关要求,现将市应急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常态化学习机制。市应急局制定《中共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理论学习计划》,将学习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党委理论学习重点内容,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开展专题学习。2024813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论全面依法治国(2023年)和《在民法典有效实施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局党委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二是强化应急管理领域习近平法治思想阵地建设。通过应急大讲堂、支部集中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道德讲堂、每月一讲、每月一书、每月一得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以法治化方式推进工作落实的能力。

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2024912日,局主要负责同志深入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为题,为全体干部职工讲授了一节法治课,提高了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应急系统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同志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综合考核,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法治建设与中心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一是强化统筹部署。充分发挥局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应急管理领域的统筹谋划,召开局党委会研究审议《六安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法治工作要点》,督促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年度重点任务分工。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研究制定年度法治工作要点、普法责任清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任务分工等,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确保法治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障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合法化。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

三是落实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局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主要负责同志年度述法制度等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年度法治建设情况并在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在局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报告中单列述法内容,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作为述职报告独立章节。

(三)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2024,市应急局窗口以便民利企为目标,优化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便捷、透明、亲和的政务服务。

一是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扎实做好行政审批办件全局76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申报、审查和审批办结的全程网办,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中间环节。2024年共受理并办结各类办件256件,按时办结率100%,其中通过邮寄送达审批结果55件,及时制作发放了已审批的180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5家《烟花爆竹(批发)许可证》。接待各类安全生产现场、电话咨询服务达2000余人次,没有收到一起不满意的办件评价和责任投诉。

做好容缺预审、先行受理、绿色通道等便民服务。按照即来即办、网上预审、网上审批、预约服务四种类别逐项确定办理方式。市应急局政务窗口对一些办证时间紧的企业,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联合审核业务科室建立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快捷通道,大大缩短审批时限。

是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充分发挥数据共享功能,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按照《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应急局认真梳理,梳理已免提交证明材料14,拟免提交证明材料36待数管局打通数据关联即可实施

(四)规范行政执法,履行部门职能

一是坚持精准执法,提升执法质效。根据我市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现状,科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计划,分级分类进行监管,联合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开展双随机抽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具有高风险和重大危险源以及发生事故的企业加强监管。针对重点时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是全过程线上执法,推广运用互联网+执法系统。转变传统监管执法方式,通过线上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出具现场检查记录、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整改复查意见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执法文书,确保执法信息线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质量网上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2024年,全市使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开展执法检查企业2564家,发现隐患数10873条。202412月,省应急管理厅发文对全省互联网+执法系统应用成效突出单位(5市、20县)进行了通报表扬,六安市应急管理局、霍邱县应急管理局被点名表扬。

三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制定《六安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共计抽取48家企业,有序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在非煤矿山领域明确全市20座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人和包保责任清单17座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人,逐矿逐库落实五级包保责任。每季度都在霍邱矿区开展非煤地下矿山班组长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能力大比武活动,循环检查矿山企业12家,排查隐患问题152条,督促企业闭环整改,提企业本质安全在工贸领域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梳理统计高风险企业403家,存在有毒有害气体中毒风险的重点有限空间企业47家,推动有限空间作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舒城县、裕安区开展专家授课,累计培训60余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80人次,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2次,并邀请消防、卫健等单位协助开展演练,检验了企业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了各单位协同配合水平。在危化领域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852家。针对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和地点经营或非法储存烟花爆竹非法销售烟花爆竹9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烟花爆竹打非,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局、供销社等部门开展检查500人次,检查烟花爆竹门店4002家,检查批发企业14家。

四是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执法信息公开透明。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2024年双公示信息共产生27条行政处罚,185条行政许可;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应审尽审,2024年共审核26起案件,其中,一般行政处罚类20件,规范性文件类4件,事故调查报告类2件,审查后逐一出具书面审查意见和建议共计87条。

五是积极探索柔性执法,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制定《六安市应急管理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首次纳入我局清单的一共有12个事项,持续优化和完善《清单》内容,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既彰显应急管理执法温度,又不放松应急管理执法力度。

(五)依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一是成功打赢低温雨雪遭遇战。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扫雪除冰、交通保畅、电力保通、民生保供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累计出动铲雪除冰5.5万人次、机械7351台次、抛洒融雪剂5539吨,排查消缺隐患502处,出动电力抢修专业人员1277人次、抢修电力线路11条。

二是全力打赢防汛度汛攻坚战。严格落实三个紧急转移要求,对各类高风险区域群众提前转移,四轮强降雨全市共转移33209人次,真正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针对易发生灾害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前置抢险救援队伍和通讯设备,全市配备卫星电话443部,做到全市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行政村全覆盖。及时复盘总结,找规律寻短板,按照一次降雨一复盘原则,及时补差补缺,不断优化精准指挥调度、提前转移避险、部门联合值守等工作机制。

三是奋力打赢森林防火阵地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目标管理体系,全市20552名镇村网格员、护林员利用防火宣传车、小喇叭深入到乡村和重点林区开展巡护。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四是聚力打赢救灾救助主动仗。累计申请上级救灾资金3984万元、物资13995台件救助受灾群众18.68万人次,帮助多灾易灾村应对突发灾害。有序推进农房保险向自然灾害民生保险转型,为山区库区和行蓄洪区130.17万户、338.65万名居民提供房屋财产和人身意外保险保障,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五是全面提升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成市应急指挥部,接入9个横向部门13个信息化系统和9万余路视频监控,对全市地质灾害点、河流水库水位、森林火险高风险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尾矿库、危化企业等重点部位进行监测监控。在应对处置20244轮强降雨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入驻市应急指挥部,通过灾害现场视频现场调度,切实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以霍山县安徽汉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为支撑,挂牌成立六安市应急航空救援基地,填补我市航空救援领域空白,在汛期支援黄山抗洪救灾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国债项目为全市153支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地震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灭火、水域救援、抗洪抢险、综合保障等5类应急救援装备共3772套,有效提升灾害现场灾情侦察、通信保障、人员搜救等救援能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六)大力推进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权力制约

一是强化执法监督。根据年度安全生产执法监督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执法工作,在系统内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通过自查、集中评查、通报结果等方式,紧扣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调查取证、执法文书等重点环节,逐条逐项进行认真评查,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执法案卷质量,加大对执法行为的监督。

二是充分发挥两员工作监督作用。2024年市应急局积极探索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制定了实施细则,通过报名、筛选、公示等环节,共聘任20名社会监督员,加强应急执法队伍专业力量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社会监督。

三是公开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在政务公开网上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权力行为的目录、流程和结果,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不断提高行政权力行为的透明度。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新修订的《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六安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梳理应急管理领域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共348项,其中行政处罚事项346项,行政强制事项2项。

(七)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压实普法责任

一是举办法治业务培训班。通过举办全市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邀请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省委党校、省应急厅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内容进行详细的授课,共230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

二是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市应急局始终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将普法工作融入到日常执法过程中,加深了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更好的推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宪法宣传周、江淮普法行、机关法律学习月等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开展第五届普法知识竞赛活动,为安徽省顺利进入全国决赛贡献了六安力量,20241210日我市获省直相关部门联合发文通报表扬。

三是丰富形式注重普法实效。开展万企筑安话安全活动和安全服务进园区行动,培训各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694次、34980人,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897次、51541人,增强一线员工应急操作意识。组织平安守望联盟.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收集典型事故、自救互救、应急科普等案例,制作安全及应急知识音频,利用应急广播常态化播放,面向群众普及掌握应急基本常识,推动应急知识传入千家万户。

二、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2024年,市应急局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职责并按照要求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相关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法用法的本领还需锤炼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难点问题缺乏法律知识储备,遇事找法有差距。二是普法手段和方式还不够丰富传统普法形式居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动画等普法品较少,普法效果和预期还有差距。三是行政执法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柔性监管方式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运用。

三、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抓细抓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

(一)提升依法行政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和管理,提高政策措施的质量,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机制。

(二)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进一步强化执法培训,推进互联网+执法系统运用,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三)拓展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制定2025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积极拓展普法宣传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作品,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升全社会应急安全法治水平。

 

          

                     六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5214日  

标签:
关联信息